最好的陪伴~與孩子同在的親職技巧

同理性傾聽

傾聽時的態度

  1. 放下手邊工作, 認真並專注的聽小孩說話。
  2. 設身處地,了解小孩想要傳達的訊息而非只聽你知道。
  3. 在孩子講話時不插、評論責罵。
  4. 允許孩子表達出他的情緒,不阻擋。
  5. 尊重孩子隱私,未經允許不把他所說的話告訴其人若想要知家人,也應徵得小孩同意。

傾聽時的態度與技巧

  1. 保持目光的接觸。
  2. 重述:用自己理解的話語重說一次給孩子聽,以確認是否真的懂孩子想要表達的意思。
  3. 不要有過多的面部表情。

設限技巧

需要進行設限的情境

  1. 不允許孩子破壞院內的東西
  2. 不允許孩子傷害自己、父母或醫護人
  3. 允許孩子用他們喜歡的方式與父母、醫護人員相處,但必須遵守與父母約定的事項

父母設限時的態度

  1. 溫和堅定的口氣:避免讓孩子情緒惡化,並表達對孩子的了解、引導他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。
  2. 確實貫徹執行設限:一旦達成設限的共識,就應該堅持到底,以建立父母的權威感,且父母的限制要一致,才不會使小孩感到困惑。
  3. 替代方案必須確實可行:父母可與孩子一起討論替代方案,尊重孩子的想法,但須確保該方案確實可行。

設限 A-C-T 三步驟(Landreth,2002)

  1. 溫和堅定的口氣:避免讓孩子情緒惡化,並表達對孩子的了解、引導他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。
  2. 確實貫徹執行設限:一旦達成設限的共識,就應該堅持到底,以建立父母的權威感,且父母的限制要一致,才不會使小孩感到困惑。
  3. 替代方案必須確實可行:父母可與孩子一起討論替代方案,尊重孩子的想法,但須確保該方案確實可行。
情境舉例-[孩子鬧脾氣不願意吃藥]

父母:已經到了吃藥的時間,我知道藥很不好吃,可是我們已經約定好了,要遵守約定。
孩子:(繼續哭鬧)
父母:那我們一起來想想,有沒有什麼方式讓你會願意吃藥呢?
孩子:配著糖果一起吃。
父母:好,但我們每次吃藥只能吃一顆糖果,而且吃完後要去刷牙,這樣可以嗎?

鼓勵與讚美

鼓勵與讚美的差別

鼓勵是對孩子所付出的努力的肯定,讚美則是對孩子成就的肯定。

鼓勵的方式
    1. 肯定特質與能力:指出特質或能力+描述實際的行為表現或具體事件。
      「你是個勇敢又主動的孩子,會自己吃藥,不會讓媽媽操心。」
    2. 指出貢獻與感謝:孩子具體的行為+該行為帶來的影響。
      「謝謝你在媽媽出去買晚餐的時,講故事給妹妹聽,這樣妹妹就不會無聊而想找媽媽了。」
    3. 看重努力與進步:描述孩子的作品或表現+指認孩子努力與進步。「我發現你進步了,這次去醫院敢跟醫生伯伯講話,表示你更勇敢了。」
    4. 表示信心:陳述支持信心的客觀證據+我相信……「我們一起去醫院打針了好多次,明天又要去了,媽媽知道你還是會害怕,但我相信你很勇敢的,會鼓起勇氣去面對!」
    5. 傳達接納與認可:描述孩子具體的行為、表現、情緒、意圖、態度與興趣「你很興奮的想跟我分享你的畫,你一定很滿意你的作品囉,也找到一件可以在住院的時候做的事情呢!」

    讚美的技巧

    1. 抓住重點
    2. 讚美要具體、及時
    3. 確立表揚目標
    4. 不同年齡讚美方式有異
    5. 慷慨給予讚美
    6. 讚美時不忘提出新要求
    7. 把握讚美時的感情濃度

    獎賞與處罰

    定義

    鼓勵是對孩子所付出的努力的肯定,讚美則是對孩子成就的肯定。

    • 獎賞:一種鼓勵、讚美,當孩子做好事或表現好的行為時,大人可以給與口頭讚美或獎品,讓孩子感到快樂愉快。
    • 懲罰:當孩子表現不好或做錯事時,我們通常會用責罵、取走他喜歡的事物等,使孩子心中產生不愉快。

      獎賞原則

      1. 多讚美鼓勵,不要吝惜獎勵孩子。
      2. 獎勵內容要和其受獎行為相配合;就是不要太小的事給太大的獎,也要留意不讓獎勵太浮濫。
      3. 獎勵要具體點出行為,並在好行為發生後立即施行,才會有效果。例如:孩子從醫院回家後去洗手,家長應馬上讚美他:「你記得要洗手,把細菌趕走,真棒!」不要隔好幾個小時後再誇獎他,因為幼兒不記得為什麼受獎賞,也就不知哪一種行為是受大人肯定的。
      4. 多用精神或社會的獎勵,少用物質獎勵。像是和幼兒有身體的接觸,摸摸頭、拍拍肩,給與笑容、擁抱等,或在餐桌上向家人宣布孩子好行為,在鄰居親友面前稱讚孩子等。
      5. 獎勵要由外控逐漸引為內控,以培養孩子獨立自主。年紀小的孩子可先由物質的獎勵開始,慢慢改成以貼紙代替物品,等累積到五次或十次再換獎品,年齡漸大,累計次數可加大,以延後小孩對物質的乞求,對較大的孩子也許不必用物資,改用社會或精神的獎勵,使孩子在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就感、愉快感,而能自動去表現好的行為。內控正是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起點。

      懲罰原則

      1. 懲罰並不等於體罰,請勿用體罰來懲罰孩子。
      2. 懲罰要在不良行為發生、在孩子記憶猶新後立即實施並應配合口頭說明,讓孩子明白自己被罰的原因,親子共同檢討如何改變不良行為,並協助孩子下次不要再犯。
      3. 懲罰的方式要公平,前後力求一致。同樣的行為應有相同的後果。
      4. 對幼兒的懲罰可用取消某些他們視為重要東西的方式:如不准看當天的卡通影片,不准借兒童讀物三天等,但以剝奪孩子某項權益做懲罰時,時間不可太長。
      5. 不要拿生命有關的事項來懲罰:有些家長以不准孩子吃晚飯、不准睡覺、不准喝水來懲罰孩子,這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,不宜。
      6. 懲罰孩子要讓孩子明白你喜歡他,只是不喜歡他的不良行為,也就是要把人和事分開,就事論事。「媽媽好喜歡你,就是不喜歡你這樣哭鬧不去醫院,如果下次又哭的話,我們就少玩一天的 IPAD 囉!」用這樣的方式可以保持良好親子關係。